各地中考

按省/直辖市查询: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蒙恩招生网 > 中考资讯 > 报考 成绩查询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考课程设计与评价考试试题

来源:www.keyingsu.com 2025-07-17

中考成绩查询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考课程设计与评价考试试题

课程代码:0933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考试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卷纸上。

选择题部分

需要注意的地方:

1.答卷前,考生务势必我们的考试课程名字、名字、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卷纸规定的地方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卷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可以答在考试试题卷上。

1、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需要的,请将它选出并将答卷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古汉语中,课程一词的意思既包含教学科目,又包含这类科目的时间和

A.教学地址 B.教学顺序

C.教师 D.学生

2.美国芝加哥实验学校开始试行活动课程,其主张人是

A.布鲁纳 B.杜威

C.博比特 D.克伯屈

3.学科课程有三种形式,包含科目本位课程、学术中心课程和

A.有关课程 B.儿童中心课程

C.教师中心课程 D.课堂中心课程

4.课程设计的客观基础包含

A.学生基础 B.哲学基础

C.社会学基础 D.教师基础

5.课程设计中技术学取向的代表人物是

A.派那 B.马斯洛

C.泰勒 D.赫钦斯

6.第一个明确提出过程模式的是英国学者

A.泰勒 B.斯腾豪斯

C.施瓦布 D.布鲁纳

7.课程的物质载体包含:课程大纲或标准与

A.教程 B.教学思想

C.教学目的 D.教学内容

8.课程目的的确立主要考虑三方面的需要:学生、社会和

A.学校 B.校长

C.学科 D.教师

9.打破学科的常识界限和传统的常识体系,根据学生的进步阶段组织课程内容的形式是

A.直线式 B.螺旋式

C.纵向组织 D.横向组织

10.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推行主要分为项目设计和

A.科学研究 B.实验研究

C.课题研究 D.研讨

11.对课程或教学计划实质功用进行的评价是

A.内在评价 B.成效评价

C.量化评价 D.质性评价

12.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或筹备状况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个性化评价

13.运用思辨的办法对评价信息进行分类、判断,用语言形式表述评价结果的办法是

A.定量处置法 B.定性处置法

C.特尔斐法 D.经验法

14.以下不适于放入学生档案袋的是

A.深思记录 B.书法作品

C.出色文章 D.反省书

15.使评价走上了科学化经历的时期是

A.测验与测量时期 B.描述时期

C.判断时期 D.建构时期

16.教育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好的一种办法是

A.实验法 B.思辨法

C.察看法 D.量表法

17.通过召开座谈会,请专家们一块讨论,充分发表自己建议,集思广益完成筛选指标任

务的办法是

A.特尔斐法 B.头脑风暴法

C.对演法 D.剖析法

18.不是定性处置的教育研究办法有

A.哲学剖析法 B.系统剖析法

C.累积分数法 D.逻辑剖析法

19.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点,或者合适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是

A.专业自我 B.专业理想

C.专业性向 D.专业情操

20.评价应该合适课程标准或大纲规定的预期结果体现了评价的

A.科学性原则 B.人文性原则

C.完备性原则 D.适应性原则

2、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需要的,请将它选出并将答卷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新课程改革后,国内课程体系从管理层面上可以分为

A.学校课程 B.国家课程

C.学生课程 D.地方课程

E.教师课程

22.课程设计的思想基础包含

A.哲学基础 B.常识基础

C.社会学基础 D.心理学基础

E.社会基础

23.课程设计的模式包含

A.目的模式 B.过程模式

C.实践模式 D.批判模式

E.社会模式

24.教程评价的功能有

A.统一功能 B.效率功能

C.审定功能 D.选择功能

E.改变功能

25.课程推行层次包含

A.教程的改变 B.目的的改变

C.组织方法的改变 D.角色或行为的改变

E.常识与理解的改变

26.布鲁姆的目的分类理论,把目的分为哪几个范围

A.认知 B.情感

C.操作技能 D.剖析

E.运用

27.海外学者施瓦布提出课程评价的对象包含

A.教师 B.学习者

C.教程 D.环境

E.校长

28.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范围包含

A.人与自然关系范围 B.人与社会关系范围

C.人与自我关系范围 D.人与文化关系范围

E.人与别人关系范围

29.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活动相比,其特点表现为

A.综合性 B.实践性

C.探究性 D.开放性

E.生成性

30.课程整理的常用办法有

A.独立开发 B.开发新课程

C.开发关联课程 D.合作开发

E.跨学科课程


非选择题部分

需要注意的地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不可以答在考试试题卷上。

3、填空题

31.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总结出五种不一样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______。

32.外国古时候学校课程七艺主要包含: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和______。

33.被公认的课程设计目的模式经典性形态形成之标志的不朽巨著是______。

34.通过课程期望肯定教育阶段的学生在进步品德、智商、体质等方面达到的程度被叫做

______。

35.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方位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的评价办法是____。

36.评价策略设计的核心环节是构建______。

37.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专业需要,概括起来包含三方面:专业常识、专业技能、______。

38.教师所具备的教育学科方面的常识是______。

39.微观层面的课程设计,设计主体是______。

40.关于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设计理论上一直存在着两种逻辑形式:直线式与______。

4、解释说明

41.校本课程

42.教师行动研究

43.教师专业化

44.综合实践活动

45.课程评价

5、简答卷

46.泰勒原理的四个基本问题?

4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的?

48.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行的总体需要?

6、论述题

49.试论述课程资源的开发借助对教师专业进步有什么意义?

7、案例剖析题

50.

首次访谈

还记得我首次做访谈的时候,心理有的紧张,访谈开始时,我一直在考虑我一个人要

问的问题,以至于我不可以仔细的倾听被访者的回答,也不可以把精力完全放在访谈上。慢慢

地,我渐渐找到了访谈的状况。大家之间的谈话非常融洽,我可以参考被访者的回答进行追

问,以至于获得更多深层次的信息。虽然这次访谈耗费了我非常大的精力,但,我也搜集

了不少自己研究所需的信息。

依据以上案例,试剖析访谈法的优势和弊端。

相关文章

热点专题

  • 深圳自学考试00153《水平管理(一)》模拟考试(一)
  • 2024年4月北京自学考试鲁迅研究部分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4年4月北京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部分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成绩查询]广东2020年1月自学考

[中考成绩查询]兰州2014中考体育成绩